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祝華 通訊員 成麗平 余舟
“舒心擁抱民族情,嶺上盛開幸福花,。”這是京山市錢場鎮(zhèn)舒家?guī)X村“連心亭”上的一副楹聯,。
30多年來,土家族,、苗族、壯族,、侗族,、白族、水族,、黎族,、蒙古族、哈尼族等9個少數民族的40多戶村民,,從恩施,、云南、廣西等地自發(fā)搬遷或嫁到舒家?guī)X村,,他們與當地近2000名漢族村民如石榴籽般團結緊抱,,共同過上了幸福生活。
盛夏時節(jié),,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踏訪了這個名列京山市“紅石榴家園”示范點的村落,。
“村里沒把我們當外人”
“還是老家好,左鄰右舍串串門,,美得很,!”7月5日,程緒立和老伴汪貴英住在三層小洋樓里,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,。不久前,夫妻倆在河南信陽帶了9年外孫后,,不顧女兒挽留回到舒家?guī)X村,。
其實,程緒立夫婦的真正老家并非舒家?guī)X,。上世紀90年代,時任恩施州宣恩縣委書記的郭大孝調任京山縣委書記,。宣恩山大地少,,京山地平田多,郭大孝建議部分宣恩村民搬到京山生活,。
土家族程氏四兄弟率先響應,。1991年,,老三程緒祥賣掉宣恩的祖屋,帶著5000元現金安家舒家?guī)X,,隨后三兄弟接踵而至,。
“村里從沒拿我們當外人,買房子,、搞生產,,錢不夠,村民主動借,?!背叹w祥說,剛來時插秧慢,,村民手把手教,,速度快了一倍。
土家兄弟和本地村民友好相處,,吸引更多外地村民遷入,。30多年來,從宣恩搬到舒家?guī)X村的土家族村民有30多戶,,迄今村里少數民族戶達40多戶,,共150多人。
“吃得好,、住得好,,真想多活幾年!”85歲的土家族婆婆吳銀香說,,老伴,、兒子都去世了,易地扶貧搬遷讓她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,,4畝承包地流轉出去后每年有2400元流轉費,,村里為她辦了低保,逢年過節(jié)發(fā)慰問物資時總少不了她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