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記者陳尚營
記者近日再次見到田幫根,,還是熟悉的憨厚笑容,粗糙有力的大手,,沾滿泥巴的解放鞋……走進老田家里,,發(fā)現(xiàn)明顯的變化——堂屋,、飯廳墻壁粉刷一新?!安挥谩晒饬痢?,不擔心墻被熏黑了,刷白了亮堂些,?!崩咸镆贿吪莶枰贿呎f。
58歲的田幫根是記者的老朋友,,家住安徽六安市霍山縣大化坪鎮(zhèn)多盤坳村,,記者曾兩次來這里采訪。多盤坳地處大別山腹地,村如其名,,進山的路“一盤接一盤”,。從縣城開車進村,60多公里的路程,,要走近兩個小時,。
老田住在村里最偏遠的廖寺園村民組,靠近大別山主峰,,海拔超過900米,。
5月11日,田幫根走在自家門前的小路上,。雖然已是中午,,山里依然被大霧籠罩。(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 攝)
2019年7月,,記者第一次來到大山里的多盤坳,。那時候的老田,最煩心的事是用電,。
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,,安徽大別山區(qū)的霍山、岳西,、太湖,、潛山以及皖南山區(qū)的祁門、休寧6縣(市),,在小水電站自供區(qū)基礎(chǔ)上形成了6個水電供區(qū),,供電人口50多萬人,多盤坳村也屬于水電供區(qū),。
近年來,,由于電力設(shè)備超期使用,線路老化,,導(dǎo)致經(jīng)常停電,,“松光亮”成了老田家照明的“擔當”,這種從枯死的松樹上劈下來的木條,,富含松油,,燃燒時間長,可以就地取材,。
“這東西煙大,,家里的白墻熏成了黑墻,連人的臉也熏得黢黑,?!崩咸锏钠拮雍蜗槠颊f,,要不是總停電,誰都不愿意用“松光亮”,。不得已,,村里有人買了汽油發(fā)電機,除了臨時照明之用,,還可以幫忙給左鄰右舍的手機充電,。
燃燒的“松光亮”。 (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 攝)
2020年春節(jié)前,,記者再次來到老田家,。此時安徽省水電供區(qū)改革已經(jīng)啟動,國網(wǎng)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接手原水電供區(qū)電網(wǎng)進行改造,。
廖寺園屬于第一批改造的區(qū)域,,改造中更換了更高標準的電線桿和導(dǎo)線,還做了差異化設(shè)計,,提高了線路抗覆冰能力,,以保障群眾在冬季時的穩(wěn)定用電。
2020年元旦剛過,,老田家徹底告別了水電供區(qū)電網(wǎng),,用上了大電網(wǎng)。
田幫根,、何祥萍夫妻倆在家門口合影。(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 攝)
當時從村部到老田家的路是土路,,山里剛下過雪,,山路積雪未融,記者所乘的車輛在快要到達老田家的一個陡坡上打滑熄火,。老田急匆匆地扛著鐵鍬過來幫忙,,“電不停了,啥時候能修條水泥路就更好了,!”老田說出新愿望,。
修路的事很快有了結(jié)果,2020年年底,,從村部到廖寺園的水泥路修通,。
“現(xiàn)在你們來方便多了?!边@回見到老田,,他正忙著喂羊。他家柴房里,,還留了一些“松光亮”,,“現(xiàn)在用不上了,當柴火了?!崩咸镎f,。這兩年,他把家里的地面進行了硬化,,熏黑的墻壁重新刷回了白色,,家里亮堂了。
5月11日,,田幫根在數(shù)羊,。(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 攝)
電好了,路通了,,老田夫妻倆養(yǎng)羊,、種茶,還搞中藥材種植,,日子簡單而充實,。最近,老田有了新的想法,,想買輛摩托車,,方便下山辦事、打零工,?!拔疫€不會騎,得現(xiàn)學(xué),?!崩咸镄χf。